我國行業標準《建筑工程施工規程》JGJ104-97規定,當室外日平均氣溫連續5天穩定低于5°C的施工過程稱為冬季施工,工程進行冬季施工階段,水泥混凝土工程應相應采取冬季施工措施。
透水混凝土道路工程作為水泥混凝土的一種,也必須采取相應的冬季施工措施,如果不提前準備和防范,勢必會給工程質量、進度帶來影響,如果措施不當也會給工程質量帶來隱患。
1、透水混凝土冬季施工安排
(1) 針對具體工程特點和進度,妥善安排工序的先后順序。必要時可以調整工序,確實保證質量和進度。根據冬施方案和技術措施做好防寒器材物資的準備工作。如草簾、外加劑、保溫用塑料薄膜、溫度計等等。
(2) 對施工現場進行全面檢查,及時整修施工道路,疏通排水溝,及時加固臨時工棚、水管、水龍頭、滅火器要及時保溫。
(3) 及時安排人員負責收聽氣象預報及測量工作,及時采取措施防止因大風、寒流和霜凍襲擊而導致安全事故和質量凍害。做好氣象記錄,以便指導施工,長期積累數據,總結經驗以利后期施工。
2、透水混凝土冬季配合比的要求
由于冬期氣溫較低,為了盡快提高透水混凝土強度的增長速度,應對混凝土配合比進行適當調整,配合比改變必須事先試配合格方可使用。
①水泥強度等級不得低于42.5級,水泥用量不少于320kg/m³;
②摻加一定的早強劑和防凍劑,為了提高混凝土在覆蓋保溫階段的早期強度,盡快達到混凝土的受凍臨界強度和拆模需要的強度;防止突然降溫時混凝土受凍。
3、原材料要求
(1) 骨料:進場后的石料必須采取覆蓋保溫,采用一層苫布或一層軍用帆布苫蓋保溫,料棚可以封閉的可在棚內生爐子保溫,保證原材料不因氣溫降低而發生團塊、結冰現象;特別是近期計劃使用的石料;
(2) 水泥、外加劑: 水泥、外加劑等應存放在庫房或暖棚內進行保溫,禁止對其進行直接加溫;
(3) 水源: 冬季溫度過低,應提前做好水源儲備并防止污染。
4、攪拌與運輸
(1)混凝土不宜露天攪拌,應盡量搭設暖棚,選用大容量的攪拌機,以減少混凝土的熱量損失。攪拌前,先使用熱水、蒸汽沖洗攪拌機,使之溫度在10℃左右,減少砼攪拌時的熱量損失;
(2)由于水泥和80℃左右的水拌合時會發生驟凝現象,所以材料投放時,先投入骨料、水攪拌,再投水泥、外加劑第二次攪拌,拌和時間為4.5-5min,混凝土的拌合時間比常溫規定時間延長50%;
(3)混凝土出站后,應及時運到澆筑地點,在運輸過程中,要注意防止混凝土熱量散失,表面凍結,混凝土離析,水泥砂漿流失、坍落度變化等現象,對運輸用車輛應采取包裹保溫材料,盡量減少運輸過程熱損失。
5、施工現場
(1) 施工現場保溫措施
混凝土在澆筑過程中應盡量減少因施工操作引起的混凝土拌合物溫度損失,應減少混凝土暴露時間、及時對混凝土進行保溫。必要時搭建腳手架用塑料彩條布作為擋風措施。
(2) 混凝土澆筑
混凝土的澆筑前應清除干凈模板及基層上的冰雪、凍水及污垢,并對模板、新老混凝土結合面進行預熱,使其溫度達到5℃以上后方可澆筑,盡量選擇中午溫度較高的時間段澆筑,遇有大風和雨雪天氣時不得澆筑。采用邊澆筑邊覆蓋的方法,完成一段包裹一段,篷布與混凝土面間必須留有足夠的空間,保證人員能夠進入收光等后續工作。
(3) 接縫施工方法
冬季施工接縫混凝土時,在新混凝土澆筑前應對結合面進行加熱達到5℃以上的溫度,澆筑完成后及時加熱養護使混凝土結合面保持正溫,直至混凝土獲得規定的抗凍強度。
6、養護措施
(1)采用妥善的養護方法,防止早期受凍是保證混凝土冬季施工質量的關鍵。一般應根據氣溫情況、結構特點和現場能源條件抉擇。
(2)為了防止遭受早期凍害,通常要求開始養護時的混凝土溫度不低于 5℃。由于蓄熱法是依靠水泥水化熱和混凝土拌合物本身的熱量,在保溫的條件下達到預定的溫度,其養護溫度需提高到10°C以上。為此混凝土在拌制、運輸、澆筑等過程中,必須采取措施,不使熱量散發過快,可采用邊澆筑邊覆蓋的方法,完成一段包裹一段。
(3)模板外和混凝土表面覆蓋的保溫區,不應采用潮濕狀態的材料,也不應將保溫材料直接鋪蓋在潮濕的混凝土表面,新澆混凝土表面應鋪一層塑料薄膜養護,上面可再加鋪土工布保溫。
7、冬季罩面保護劑施工
(1) 冬季罩面保護劑施工中要注意保暖,油漆應存放在室內,放置在外的油漆不能拿來直接使用,油漆施工的環境不宜低于5℃,面層罩面保護劑的施工宜選在一天中的相對溫度較高時施工。
(2) 面層噴漆材料為道路專用彩色罩面漆,采用無氣噴涂機噴涂,噴涂前應保證混凝土表面無積水、冰雪冰凍及其它污染,保持待噴涂的混凝土表面干凈干燥。
(3) 冬季罩面保護劑施工中油漆油漆的黏度會隨著溫度而發生變化,當溫度較低時,油漆的粘稠度就會升高很多,可根據當時施工時的氣溫適當增加稀釋劑的添加比例。